宫鲁鸣与郑薇为何都选她?李缘频频掉链子,到底是潜力股,还是决策失误?
中国女篮的控球后卫如同球队的中枢神经,直接影响着攻防转换的节奏和进攻效率。然而,关于李缘在国家队中的定位问题,始终存在争议。尽管她连续两届入选国家队并受到重用,但这种信任是否合理值得深入探讨。从技术特点来看,李缘的身高仅为1米70,但据称拥有出色的传球视野和较低的失误率,尤其擅长快节奏进攻。然而,在实际比赛中,她的表现与球队战术体系的契合度存在明显问题。中国女篮以韩旭、李月汝等内线球员为核心,需要后卫提供精准的传球支持。但李缘在阵地战中的挡拆配合经常出现传球偏差,快攻转换时的长传也屡屡失误,这使得外界对其节奏掌控能力产生质疑。
虽然她的三分球命中率保持在35%以上,但在关键比赛中,这种投射能力往往难以发挥应有的战术价值。面对强队时,她的外线威胁明显不足,无法有效为内线创造空间。这种所谓的"全面性"在实际对抗中显得名不副实。
关于教练组的用人决策,宫鲁鸣作为培养出男篮黄金一代的功勋教练,其选择被认为具有长远考量。他强调李缘虽然年轻,但已经参加过两届奥运会和三届亚洲杯,具备老队员的心理素质。然而,从具体比赛表现来看,这种评价似乎过于乐观。在东京奥运会对阵塞尔维亚的关键战役中,她虽然贡献了6次助攻,但失误问题依然存在。2023年女篮世界杯半决赛面对澳大利亚时,虽然命中关键三分,但这并不能掩盖她在整届赛事中的平庸表现。综合来看,关于李缘是否代表中国女篮后卫线正确培养方向的问题,需要从实际比赛表现和战术价值两个维度进行客观评估。当前的情况表明,她在关键比赛中的稳定性与球队需求之间仍存在明显差距。
在2025年女篮亚洲杯上,首场对阵韩国的比赛中,李缘出场16分钟却未能得分,进攻端毫无建树,防守端更是成为对手突破的薄弱环节。次战面对新西兰时,其状态依然未见起色。令人不解的是,教练组仍坚持将其列入首发阵容,这种持续给予机会的培养方式是否真正有利于球队发展,能否有效激发球员潜力,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教练组对该球员的持续信任体现了中国女篮在后卫培养上的长期规划。当前国际女篮发展趋势强调速度与全面性,传统组织型后卫正逐渐被多功能型球员取代。该球员在速度和灵活性方面或许具备一定优势,符合现代篮球的发展方向。
然而在实际比赛中,其身体对抗能力的不足在高强度对抗中被充分暴露,所谓的篮球智慧也未能转化为关键时刻的有效决策。前任教练时期强调即战力使用,但该球员并未展现出相应的比赛影响力;现任教练侧重潜力开发,至今仍未看到显著成效。这种培养模式是否真能解决人才梯队建设问题,能否确保中国女篮在后卫位置保持竞争力,还是说反而可能错失培养更优秀球员的时机,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客观而言,该球员确实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和发展潜力,但当前表现距离国家队主力后卫的要求仍有明显差距。在亚洲杯上的低迷状态已经对球队整体战术执行和比赛结果产生了负面影响。若不能在后续训练中快速提升传球稳定性、关键球处理能力以及对抗强度,即便获得教练组的持续信任,也难以成长为球队的核心后卫,更不用说承担起带领中国女篮在国际赛场取得佳绩的重任。
将中国女篮的未来发展寄托于一位状态不稳定的球员身上,这样的选择是否明智?这个问题不仅值得业内人士深思,也应该引起所有关心中国女篮发展的球迷共同关注。
KOKO体育官方网站